本就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对大气和水质标准等做出了规定,1971年成立了国家环境厅,开始以国家力量从立法层面全面推进公害治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更加快了节能和污染治理的步伐。及至新世纪,泥轰的工业污染得到全面控制,泥轰的下水道——濑户内海和琵琶湖的水质均已显著好转,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不逊于天朝大多数的度假区。
以上事实可从位于濑户内海沿岸的泥轰四大重化工业基地之一——北九州的环境变迁图以及泥轰环境的成就图上得见一斑。还可以作为对比的是同处于本国发达地区的琵琶湖和太湖的水质状况图表,天泥环境现状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足以显现。
比这些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泥轰的环保法制建设和公民环境意识培养。泥轰政府不仅发起提出了国际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还是推动循环经济模式最积极的国家:已经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建设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项法律,建立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政(政府)企(企业)民(民众)三轮驱动的垃圾回收系统。而且这种循环经济的理念不仅得到法律的支撑,也在各大公司和民众当中扎下了根。东芝、松下等大公司都根据自己的环境理念制定了中长期目标,列出了垃圾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100%的达标日程,并落实到具体产品上,而民众则从对政府、企业监督和自己身体力行两方面推动环保,泥轰的环境NGO规模之大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总之,泥轰今天的环境可以说被包围在绿水青山、蓝天碧海的工业文明的怀抱中。天朝与泥轰经济起飞时期一样走的也是一条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且已经出现了有目共睹的环境恶化:天朝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天朝18个省的471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