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瞄准技巧。
铳声在靶场上日渐密集,报靶的“中靶心”声也愈发频繁。
然而,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却如同戈壁的沙尘,悄然在部分铳卒心中弥漫开来。
“我说老王,这玩意儿,真有陛下说的那么神?”
训练间隙,一个年轻的铳卒擦着额头的汗,低声问身边的老兵,“射程好像还不如咱营里神射手用的强弓,装填又慢得跟老牛拉破车似的……”
“要是遇上匈奴骑兵那冲锋速度,咱能放几轮?别到时候成了摆设,还得靠兄弟们拿命填啊。”
老王也是眉头微锁,掂量着手中沉甸甸的鸟铳:“是啊,打那死靶子是准了,可靶子又不会动,也不会冲过来砍人!这玩意儿打在人身上,真能像陛下说的,一枪撂倒一个?我看悬……”
类似的嘀咕声,在营地里偶有响起。
士兵们对火器的陌生,对射速和射程的直观感受,让他们对这“神兵”的实战威力产生了本能的怀疑。
毕竟,百步(约70米)的靶子,优秀的弓箭手也能做到精准打击,而装填速度的差距更是肉眼可见。
刘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暗流,他没有责备,反而理解地点点头。
质疑源于未知,源于对死靶子和活人冲击力的认知差异。
光靠言语描绘,无法彻底驱散疑虑。他需要一场震撼人心的“演示”。
“杨百万!”
刘盈唤来羌族猛将。
“末将在!”
杨百万声如洪钟。
“带你的羌族勇士,去附近戈壁深处,给朕抓几头活豺狼回来!要健壮的!”
刘盈下令道:“最好是吃人豺狼,绝不能是朕之前的那些战友!”
回想起凉州遇到的狼王,现在已经被安排到长安颐养天年。
有些时候它们比宫中侍卫更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