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点头道:“那就安排放榜吧!”
得到了这句话,张紞提起的心可以彻底放下,相信不会再有任何问题了,道:“臣,领命!”
说完了,他收起所有卷子,便退下去。
等到张紞一走,解缙也进来了。
解缙行礼完毕后,道:“殿下,这个张大人,还不知道要死到临头。”
朱允熥问道:“解先生是否发现,他们有了某些舞弊的情况。”
解缙说道:“他们硬把胡嗣宗提上来,其实还有一个叫做景清的更合适,另外杨荣都要比胡嗣宗好,但还是让胡嗣宗进一甲。”
他说的,都是对的。
就算让杨荣代替胡嗣宗,也要比现在好太多。
另外,锦衣卫还给朱允熥带回来了一个消息。
科举开始之前,张信带着胡嗣宗去见卢原质,明显就是有问题的。
解缙又道:“这个胡嗣宗,是卢原质极力推荐的人,还得到其他评卷官员的同意。”
他在礼部评卷,相当于是一个安插进去的卧底,把他们那些事情,打探得一清二楚。
“至于其他北方人的文章,实际上能用的还不少。”
“可以录用,能上榜的同样很多。”
“但他们因为殿下一个暗示,大肆排除北方人,只是把南方人塞进来。”
“可见张紞他们,唯利是图,为的不是大明,而是自身。”
“如果是臣,得到殿下的暗示,可以给南方人多一点便利,但也绝对不会只要南方人。”
“那几个北方人,是他们觉得都是南方的不妥,留下来的。”
解缙把最近知道的,简单说了说。
要不是为了放榜真实一些,可能除了景清,一个北方人都没有。
朱允熥叹了口气道:“如果朝廷都被南方人充斥,不敢想象会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