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大腿。
杨士奇又道:“这样做,除了是地方读书人报团,能在京城过得更好,而那些有名气有学问的读书人,还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赏识,得到更好的成绩和名次。”
朱允熥可以理解,杨士奇的这一番话。
地方抱团,是正常现象。
虽说科举公平,但又不一定是完全公平。
杨士奇继续说道:“不过这种情况,南方的会比较多,北方的较少。”
朱允熥说道:“朝中的官员,南方的最多。”
杨士奇点头道:“是的!北方的读书人在以前被蒙古人杀得太多了。”
朱允熥寻思着问道:“你认为,科举会不会出现南方的太多了,而北方的一个都没有,从而传出闹剧的情况?南方认为北方不行,北方又会认为南方舞弊!”
杨士奇郑重道:“若是按照如今的趋势,长此以往,早晚会如此,殿下高瞻远瞩!”
对于朱允熥已经能想到这种可能,杨士奇佩服不已。
朱允熥只不过是对历史,有了提前的预知。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杨先生认为该如何?”朱允熥又问。
“北方读书人在学问方面,确实不如南方。”
“但北方并非没有能人,他们的文章以务实为主。”
“奈何阅卷的不喜欢务实,因为大部分的阅卷官员,都是来自南方。”
“他们的文章,重视词藻,其实也说不上偏私,只是标准不一样。”
“要把南北标准变成一样,又不好处理,因为南人的文章确实写得更好,这样南人就会认为不公平,而要大闹。”
杨士奇把自己心里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朱允熥听完了,连连点头。
大明很大,东西南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他们又喜欢,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