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回扣大家分。
但国营里的官儿被刘季查得严,大家怕死,不敢做。
那怎么办才能弄到相应品质,便宜好用的东西?
走私呗。
要知道垄断的汉国出口贸易,导致了各国得忍受汉国相对的盘剥。
“也不贵”。
就是汉国百姓买一把锄头,只需要一百斤粟,而运到洛阳三百斤、运到燕国六百斤、运到代国一千斤而已。
这种恐怖的利差背后,则是低廉的成本价。
汉国司空府的督造,一把青铜锄头价格只需要四十五斤粟,民间百姓作坊打造,六十到八十斤粟一把。
而走私的话,罗钊他们多是给燕代或者其他小国运过去,出售价格在五百斤一把。
可就是这样,百分之五百的毛利润,依旧让他们被刺激得无法把持。
而各个大国小国的贵族也把持不住。
自家造,差不多一倍于汉国走私来的价格。
怎么算,都是双赢。
走私,对于这些北方贵族来说,反正都是青铜制品,你们家能便宜,无非工艺更好。
但我只要左手倒右手,同样的预算,我能赚一半还拿出同等质量的东西,我就是赚的。
而对于走私者来说,只要给的粟够多,管你什么盘算,我都可以给卖。
于是当罗钊说他愿意承担主要的运输风险之后,大家立刻就纷纷上船了。
赶紧来给他送产品。
不说的别的,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生产剩余,比如锄头,甚至青铜剑。
汉国青铜剑,是只能士就任的铁匠,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自备和打造的。
非士不可有造剑,造之者论死。
同时刘季严格管控青铜的流向,百姓每年能买的都是有限额的。
正好能满足一把菜刀,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