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些粮票也没啥用,本来只是方便民间交易的东西,并且天然带着百分之二十的贬值率,只是用来收割大地主们的工具。
毕竟汉国提倡小民小户,并且开始普及民户粮囤。
所以各家小民都会自己先存够吃三年的粮食,才会将剩下的粮食卖给粮行。
而卖给粮行的时候,他们往往都换当年票,直接去官营的店里买必需品。
若是想要买普通的菜、肉啥的,都是从自家的粮囤里取出十几斤,赶个圩市,或者村头村尾换一下,也就够了。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只要能安定,就不要指望他们能给你带来消费力。
所以有消费力的,只有大地主。
他们除了自己屯粮,剩下的必须拿出来卖。
首先爵位限制,他们每年除了参军打仗,还得安排一些配得上身份的奢侈品,这个就得用粮票吧?
想要开垦大片土地,就需要牲畜,官营的牲畜价格不便宜,外商又只要现粮,但对于大户人家来说,花不出去,陈粮和现粮又是两个价格。
所以,他们肯定得换成生产资料。
土地兼并现在还没有到民无立锥之地的地步,所以这些粮食,就得换成更保值的布或者盐、糖这些生活用品,但非必须。
所以,刘季合法抢劫的对象,从来不是升斗小民,而是卿士大夫们。
但这群暴发户从奴隶翻身,可没有多少囤积意识,因此多是生产出来了,留下够用的,剩下的都拿出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
所以汉国是列国之中,购买力、富裕程度最高的。
每年百分之二十的贬值,迫使大户人家花钱买保值的产品,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外国都觉得汉国富庶。
黎觅更是听得自家闺女刘琼所言后,撇嘴说道:“他一个小小的膳食房掌事,居然能贪污十万斤粟?这背后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