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些内容并没有多少坏处。
因为刘季强调了文武并举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的政体逐渐朝着文武相制靠拢。
文臣,绝大部分出自奴隶,但是伴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刘季觉得再十年左右,第一批接受了完整教育体系爬出来的年轻人,就会享受到科举制度了。
武将,日后也会逐步完成替代,诸侯贵族,陆续外放,给更多普通国人出身的百姓,更多机会。
同时,教育强调道德教育,明令依法为主。
变相等于将立法权攥在手里。
因为直到现在,司寇府都没有完全的立法权,刘季才是法。
他说命令是什么,就是什么。
有人质疑,但会去做。
因为他这几年的崛起,已经太过神话,谁都觉得他是对的。
被神化的开国国君,才有可能压制上下一切不满,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行。
等到姜刑天领悟到这一条,刘须已经告辞帝克,离开了。
无奈,他只能去找准备前往穷桑的姜榆罔。
这一次,姜刑天没办法跟着他去穷桑,因为汉国的发展势头太猛,他得留下洛阳给帝克出谋划策。
跟着姜榆罔走的是姜火。
“你是说,汉国正在用所谓的道德,改造前往汉国留学的诸侯子弟?”
姜榆罔拿着《明德》一书,看了一会儿后放下来,“我没有发现问题,这本《明德》对我们来说,很有利。诸如忠君爱国、精忠报国、体仁爱民、事必亲躬、惜民爱粮,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
“是如此!可是……汉国的普通人,他们必须通过战功才能获得爵位。而我们的诸侯们,他们一出生就是诸侯,老诸侯去世,他们即位分土,世卿世禄。如果一直学汉国的《明德》之后汉国会继续安排什么内容进来?”
“我从刘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