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多少时间和消耗一路南下的粟。”
姜刑天一脸无奈解释道:“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汉国绝对与燕国达成了什么协议,让汉国帮忙输送粮食朝贡,进而减少这一路的支出。
要知道,汉国之所以提倡修直道,重要的原因就是运输成本的问题。按照汉国之前的结算,如果从南阳起运,没有直道,甚至连车都没有的情况下,运抵洛阳,需要支出十倍的粮食。
有了车能省下一半,路修起来,还能再节省一半,一旦有了直道就能压缩到没一百斤粟,只需要三斤粟支出的地步。
南阳尚且如此,燕国南运,需要穿过大河,这又需要多少支出?根本上燕国不应该高达三十万斤的粟,他们甚至不该纳粟,而是给盐或者铜。粟也该是他们路上运输时吃完的。”
姜刑天咬了咬牙:“绝对不能让他们这样跨州调配物资,这样会让汉国拥有更高的议价权,进而加强汉国在粟的市场支配地位。汉国本土所产的粟,年产已经多达两亿斤了,虽然汉国说这些粟都是他们积存的食物,但真正吃进去肚子里的绝对不会超过一亿斤,剩下的另一半,汉国绝对是投入再生产里头。”
“比如,酒、醋、酱油、豉等等调料里面。今年市面上,一斤酱油,能兑二十斤粟,可是一斤酱油只需要半斤黄豆就能出。技术掌握在汉国手中,整个帝室市场,就是汉国一家的出口地,我们就算征税,汉国转头就提高价格,本质上我们还是从本国和各国诸侯手中拿他们的粟,再收回进入汉国的手里。”
“我这一年计算了一下,市场有账簿的总流水就高达三亿。
汉国对外公布是入账两亿多斤的粟,但商税这一块,汉国并没有公布。现在各国还没有赚多少,粟的产量还不稳定。但再过几年,农耕全面推行下去,汉国甚至不用从本土运粟来,只要将帝室每年产出的粟,用酱油、酒、醋、豉、瓷、布、刀兵、犁、车等等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