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还新画了几张插图,想下午过来让您和阿姨再帮忙看看,提提意见。”崔姝突然想起上午在老街碰到李默的事,说道。
苏木点点头:“好啊,让他过来吧,我们正好也想看看他修改后的初稿,要是没问题,就能准备排版印刷了。”
下午两点多,李默提着一个布包来了,布包里装着修改后的《乌镇年俗记》初稿,还有几张新画的插图。
“苏叔,阿姨,让你们久等了,这是修改后的初稿,我把你们上次说的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抹门框、莲子不去芯,还有祭灶神摆清水和草料的细节都加上了,还新画了几张插图,你们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李默把初稿和插图递给苏木和徐佳莹。
苏木和徐佳莹接过初稿,坐在沙发上仔细翻看着。
修改后的初稿比之前更完善了,不仅补充了遗漏的细节,还在每个习俗后面加了一段小故事。
比如讲张奶奶小时候喝腊八粥的经历,讲杨大爷小时候帮家里祭灶神的趣事,让内容更生动,更有烟火气。
新画的插图也很精致,有街坊们围在一起喝腊八粥的场景。
孩子们在门框上抹粥的场景,老人给灶神摆供品的场景,画得栩栩如生,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很到位。
“修改得很好!比之前完善多了,细节丰富了,还加了小故事,读起来更有意思了。”徐佳莹笑着说,指着其中一张插图,“你看这张孩子们抹粥的插图,画得真像。”
李默笑着说:“谢谢阿姨!我就是想通过这些小故事,让读者更有代入感,感受到乌镇年俗的温暖。”
苏木也点点头,对李默说:“我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可以联系排版印刷的地方,争取在腊月二十之前把书印出来,正好能赶上过年,作为年货卖给游客,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乌镇的年俗。”
李默高兴地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