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睦州遭了旱,米粮长不出多少来,所以这糯米就用了其他地方的,口感上没有咱们本地的软糯些,也就是老姐姐嘴叼才尝得出其中的不同。”
周老夫人解释道。
“原来如此。”崔女官轻叹。
“米粮乃是百姓之根本,若是旱得再厉害些怕是要出大问题的,此事你们可有与大郎说过?”
周大郎如今在户部当值。
经手的正是各地征粮入库的事情,所以此事与他的职责息息相关。
崔女官才有此一问。
“前几日送去的家书里头提过,我也让大郎把这事转告给父亲,至于朝廷要如何处理,我们就只能等消息了。”
周老夫人的话不假,她们能做的并不多。
况且真旱起来,也得朝廷出面调剂才行,她们不过是万千百姓中的一个罢了。
而这话,谢云岫在母亲那里也听到过,因此并未多嘴多舌的插话,只是静静地听她们二人说着。
她的这副淡定,让崔女官看见了。
还以为她如上都的那些贵女们一样,只对流行妆容,酒楼菜肴,时兴游戏感兴趣。
念头一起,干脆利落的就问道。
“谢小姐,平日里恐怕是不思五谷之事吧。”
谢云岫听了,表情从容,但话语却谨慎,因为她知道,崔女官不会是随便一问。
必有深意!
“三年前,我跟着阿娘学家中的理事记账,所以知道米粮一事不仅关乎到百姓的口腹,其价格的变动也是商贾们在意的,我舅舅从商,因此去他家的时候偶尔也会听他们提起些此事,所以略知一二。”
“哦?你外祖父家是商户?”
“外祖父是东城的吏目,舅舅则经营着家里的生意。”
提及吏目,崔女官心中便有数了。
她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