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懂医术。
这一次,义诊施药,围观了数以千计的百姓,大家全都在关注着静初的一举一动。
有被人抬着进来,自己健步如飞走着出去的;
有耳朵突然失聪,被她一针扎好的。
也有捂着肚子疼得死去活来,一副汤药下去,立竿见影的。
一次次的起死回生,还有患者的肯定,令她的医术,就如神话一般,在百姓之间流传开。
短短几日,便声名鹊起。
而且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秦家的药材品质无可挑剔,却无端受此诬陷,分明是有人恶意竞争。
如此一来,非但严院判,就连前来送货的新药商,都一并被唾骂,说是官商勾结,行贿受贿。
药材很快一扫而空,秦长寂又命人补上。
有钱,任性。
不争馒头争口气,这点药材对于静初而言,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只要名声打出去,日后秦家的生意会更稳固,何愁收不回这点银子?
静初能沉得住气,严院判可不能。
那些急于求医的达官贵人更不能。
尤其是静初的医术被百姓吹嘘得神乎其神,一些身有顽疾的官员也按捺不住了。
有些毛病,可能不大,但是很折磨人,又好不了。
可他们高高在上,平素都是御医进府看诊,谁也不愿跟一群穷苦百姓挤在一起。
更何况,白静初也不是郎中,更不缺钱,请人家过府看诊,人家未必乐意。
几个老头上朝之前凑一堆,聊起此事,就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他们要向皇上举荐,推举白静初进太医院。
如此一来,请她出诊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这个想法得到其他几人的一致赞同。
于是朝堂之上,就有老臣出列,向着皇帝举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