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了。
尤其林千逸选的冷门学科,导师基本上都是给你安排好课题,你去做就行了。
林千逸次日赶了早,踩着悬浮板到了种植区域。
“4-8种植区,就是这里了。”
林千逸此前来走过一趟,现在也不存在找错地方的可能。
导师已经把他的数据录入,到这边刷了脸林千逸就直接进入了其中。
里面像是一个巨大的大棚。
被划分出十块不同的区域,周遭有环境调节模块和ai种植以及监控模块。
光是这随便一套,都价值数百万。
这还是购买价,后面的保养维护之类的,更是花钱。
耗费的电量也是很夸张的。
不过联邦上世纪初就掌握了聚变技术,如今更是已经将聚变技术微缩化,电这种能量已经接近无限了。
林千逸打量了操作说明,然后开始取种子。
计瑞祥给他的种子都没有种植难度,直接丢给ai种植就行了。
林千逸大概知道,他是想让自己从头到尾接触一下,了解一下植物生长过程之类的。
对于这点,林千逸也不好拒绝。
他申请跳课也得先拿出本事来才行,随便就好高骛远是没道理的。
林千逸对自己的安排,是先成为正式进化者,然后开始接触高端课题,高级种子,拿到学士证毕业,以后自己也能培育种子什么的,再搭配种田空间,前途无量。
种田空间的概念性让那里面的植物只要理论能活,就一定能生长成熟。
所以林千逸培育植物种子的时候,大可以不用考虑它所需的环境有多苛刻,需求的养分有多难弄。
反正一定会给你种大就对了。
很多稀有的植物所需的特定养分种植空间也可以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