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耶夫面包厂的直属主管部门?”
刘长河一愣,歪头想了想说道:“应该是市政府的工业物资管理与资产处置局。”
“最终的拍板权…应该是在彼得罗夫局长手中。”
刘长河一拍巴掌肯定道:“对,就是他,彼得罗夫局长,去年就是由他决定将钢铁厂卖给了一名犹太商人的。”
这件事上了当地的新闻,他记得清楚。
“走!“秦远目光冷然:“去市政府工业局,我们找彼得罗夫先生。”
刘长河被秦远这幅雷厉风行、直接掀桌子的做派彻底震住了!
但随即涌上心头的,是无比的解气和痛快!
他昂首挺胸,仿佛有了主心骨,立刻挥手拦下了一辆停在路边的拉达牌出租车。
“去市政府大楼!”刘长河用俄语对司机喊道。
司机是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大汉,瞥了一眼后座两个明显是外国人的乘客,没多问,一脚油门,车子吭哧着朝哈巴罗夫斯克市中心驶去。
很快,他们两人便来到了哈巴罗夫斯克市政府大楼门口。
出乎意料的是,进入大楼的过程异常顺利。
门口的警卫看到秦远和刘长河明显的东亚面孔,尤其是刘长河用俄语清晰地说出“我们来自中国,想找工业局的彼得罗夫局长洽谈投资事宜”后,眼神立刻变得客气了许多。
1990年,中国改革开放已逾十年,经济活力初显,在国际上的形象正在悄然改变。
而苏联自身的改革正陷入混乱,急需外部资金。
一个主动找上门来的“中国投资者”,无疑引起了警卫的重视。
“请稍等。”警卫拿起内线电话,低声沟通了几句。
很快,一个穿着灰色制服、秘书模样的年轻男子快步从楼内走出,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热情笑容:“两位中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