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要压咱们的价。”
“叔,不怕!”
李天明接着就把和炼钢厂定下的事,和李学庆说了一遍。
听到销路都找好了,而且还一点儿错误都不沾边,李学庆这下踏实了。
猪崽和鸡苗都等到过了五一劳动节再送。
那时候,倒春寒过去了,天也彻底暖和了,不用担心猪崽和鸡苗会因为换季染病。
“叔,您现在要操心的是,这么多头猪吃什么。”
光指望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打猪草,根本供应不上。
“这还真是个大问题,天明,你给拿个主意。”
“镇上粮站的副站长,是我婶儿的娘家侄子吧?”
“对啊!”
李学庆刚说完,就明白李天明的意思了。
粮站有大量的麸糠,永河县又没有大型的养殖场。
往常养任务猪的时候,打的猪草就够了,根本用不到这些麸糠。
往外运的话,连油钱都不够,最后只能用来沤肥。
要是有人愿意买,粮站还能增加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
“我发现,你这脑子转的是真快。”
“叔,这可不是脑子转的快,这叫走一步,看三步,所有的情况都得提前预料到了。”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李学庆大笑道。
“不过光喂麸糠还不行,长膘太慢,还是得备下些精料。”
李学庆这次的反应也够快。
“你这是在打集体储备粮的主意吧?”
李天明笑道:“叔,您圣明,我是想着借上一部分,拿去粮站换玉米,等年底赚了钱,咱再补上就行了。”
各村的集体储备粮,县革委每年查一次账,进多少,出多少,有了亏空,及时补上。
像李天明说的,借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