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优越性,而且更能展现农民和工人两个不同的阶级紧密团结。
必须要大书特书。
当记者被带到李天明面前,在得知了对方的身份之后,他本能的认为这个四眼瘦高个是来找麻烦的。
不过和他一起来的那个圆脸小姑娘,倒是挺漂亮。
“你好,李天明同志,我是《海城日报》的记者,我叫刘思明,这是我的同事……”
“我叫姜红英!”
李天明看向了陪着一起来的那个人,这位是钢厂宣传科的干事严刚。
说起来还和李天明有一层亲戚关系。
严刚的亲姑姑正是严巧珍。
好端端的,怎么还把记者给招来了。
“天明,这两位记者同志,是专门来采访你这个农民建筑队队长的!”
啥就队长了?
这头衔什么时候挂上的?
看严刚一个劲儿的使眼色,明摆着是要让他配合。
但是,李天明连对方的意图都不清楚,咋配合啊?
“李天明同志,不要紧张,我们来就是想要问你几个简答的问题。”
刘思明说着,一旁的姜红英已经拿出了小本本,准备记录。
“那就……问吧!”
人都带来了,总不能再把人给轰走。
这年头抓笔杆子的虽然不吃香,但记者除外。
人家毕竟是……
喉舌!
“两位记者同志,这里太乱了,风也大,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再开始?”
严刚一番好意,刚说完,就被姜红英给反驳了。
“严刚同志,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农民同志都能在这种环境下坚持工作,我们又怎么能搞特殊,教员教导我们说……”
一张小嘴叭叭的,把严刚说得一个字都崩出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