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水。
眨眼的功夫,两年时间飞速流逝。
农忙时节,满身腱子肉的宋念丰,牵着黄牛,拉动犁耙,将一块块泥土翻转开来。
年满十七岁的他,如今个头只比宋启山矮一点点,却也比寻常人高大的多。
配上那古铜色的肌肉,视觉冲击力强的很。
再加上继承亲爹那副刚毅面容,浓眉大眼的。
连偶尔经过此处的几个同村妇人看到了,都会下意识停步,指指点点,掩嘴偷笑。
同样壮实,个头稍矮,脸上还带着点稚气的宋念顺,则把翻出的石头挑出来扔进竹筐。
堆满了,便背起倒进河沟里。
来回将近三里路,上百斤的竹筐背在身上,他连气都不多喘一下。
十五岁的宋念顺,并未比两年前沉稳多少。
看到田边妇人,敢大着胆子喊:“光看有什么劲,我大哥老实的很,摸两把他保证不生气。”
妇人被调笑的口干舌燥,心跳加快,不由啐了声,掩面而去。
宋念顺哈哈大笑,背着竹筐欢快的回到地里。
宋念丰好气又好笑的道:“你真是越来越没正形了,什么话都敢说。”
“她们敢看,我干嘛不敢说。”宋念顺无所谓的道。
宋启山对子女的教育,向来采取只要不伤天害理,不害人害己,什么事都可以做的态度。
在他看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过多束缚,并不适合下一代的培养。
宋念顺对此番道理深以为然,从小捉鱼摸虾,就属他最在行。
宋念丰摇摇头,不打算和二弟争辩。
一手牵着黄牛,另一只手则搭在黄牛背上。
年仅三岁的宋念守,如今也开始下地了。
只是他没干活,而是坐在黄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