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这话落在众人耳里,怎么听都像天方夜谭——捕鲲?这小胖殿下怕不是真疯了!
在古人眼里,鲸鱼哪是什么普通海鱼,分明是神一般的存在,被称作“海角之兆”。
传说里,它头像威严的龙,尾似凶猛的鳄鱼,浑身藏着神秘力量,动辄就能翻江倒海——只需摆摆尾巴,就能掀起滔天巨浪,打翻渔船如同碾碎枯叶;若是它潜入深海,海水便会疯狂涌入它留下的巨穴,形成汹涌的“鲸潮”,连沿岸的堤坝都能冲垮。
《尔雅》里早有记载:“鲸,海中大鱼也。其大横海吞舟,穴处海底。出穴则水溢,谓之鲸潮,或曰出则潮上,入则潮下;其出入有节,故鲸潮有时。”
寥寥数语,尽是对它庞大与神秘的敬畏。
古往今来,人们给它起的名字也都透着“巨无霸”的意味:《尔雅》称其为“鰕”,三国时多叫“鲸鲵”,唐朝后又唤“海?”,连梵语里都有个专属名号“摩竭”,无一不是在强调“这是海里最大的鱼”。
可到底有多大?古人没见过确切数字,只能任由想象驰骋。
庄子在《逍遥游》里干脆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等夸张的描述,更让鲸鱼的形象添了几分神话色彩。
虽说日子久了,人们慢慢知道这不是什么呼风唤雨的神物,但那遮天蔽日的身形是实打实的!
寻常渔船在它面前,就像一片漂在水里的树叶,渔民远远瞧见那灰黑色的巨背露出海面,挡住半片天空,腿肚子都能吓软,裤裆湿透是常有的事。
就冲这体量,谁敢想“捕杀”二字?
别说动手了,光是靠近都需要天大的胆子——万一惹恼了它,一个摆尾就能把船拍碎,掀起的浪头能把人卷进深海,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所以这会儿听朱高炽说要造“捕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