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在于,这卫所军户乃是世袭,武官世袭武官,军丁世袭军丁,致使一个个卫所俨然变成了这些武官将佐的自留地,各级卫所军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军屯土地,私役士兵,倒卖军械,克扣军饷……
大明中后期的卫所简直就离谱,军屯良田被武官兼并,戍卒沦为佃户;军械库里锈迹斑斑的刀枪,早被倒卖给私商牟利;本该操练的军丁,却在军官宅邸做牛做马。
卫所制度这株曾经的强军之树,到了中后期已被蛀虫啃噬得千疮百孔,表面看着仍是雄兵百万的根基,内里却摇摇欲坠。
老朱听后眉头一皱,本想据理力争,可后面这话落入耳中,他却是沉默了。
卫所世袭制度,这本是他的“得意之作”,号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可现在听朱高炽这么一说,饶是老朱心里面都泛起了嘀咕。
卫所制初创时,军户屯田自给自足,战时为兵、闲时务农,堪称精妙绝伦的治国良策。
可此刻朱高炽的话语,却如重锤敲击他的心头——世袭的军户是否真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那些世代承袭的武官,是否早已将卫所当作自家私产肆意盘剥?
老朱思绪突然划过先前各地呈上的奏报:某处卫所屯田半数被军官侵占,某处戍卒因克扣粮饷集体逃亡,某处军械库里竟找不出一副可用的盔甲……这些零星的记载曾被他当作疥癣之疾,如今串联起来,竟勾勒出触目惊心的图景。
一想到这儿,帝王就握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曾经的得意之作,难道真如孙儿所言,正悄然腐蚀着大明的根基?
“可眼下外敌未免,还不是擅改军制的时候。”老朱沉默半晌,忽然话锋一转。
在朱元璋心里面,终究还是绕不开北元。
草原深处那面残破的大元旗号一日不倒,大明北疆便永无宁日。
如今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