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竟无一人能解这燃眉之急?
“两汉以强制遣返安置流民,死者十之有三;隋唐开仓放粮,不过是饮鸩止渴;宋朝养流民为兵,结果养出百万冗军!”老朱猛地转身,怒视着眼前这些朝堂重臣,“你们饱读圣贤书,难道连个新法子都想不出来?”
群臣头贴冰面,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道略显稚嫩的声音突然响起。
“流民太多,那就以工代赈嘛!”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出言之人是小胖墩,捧着个手炉,貂裘下露出的小脸冻得通红。
郭允道、赵瑁等诸人闻言,皆是一愣,这六部尚书个个博学多才,不说学贯中西、通古博今,至少遍阅群书,学养深厚应是他们的基本素养。
然而,“以工代赈”一词,他们竟是首次听闻,往昔岁月中,亦未曾有所耳闻。
“何为‘以工代赈’之意?”
郭允道深思熟虑这四字真谛,稍作沉吟,便向朱高炽发问。
朱高炽笑着解释道:“‘以工代赈’,就是在灾荒之年,对灾民的救济不应局限于粮食的发放,而应设法将灾民集结起来,参与重大工程的建设,如加固河堤、疏浚河道、修筑城防等。”
“这法子有很多优点,一则救荒赈灾,二则灾民有了生计,更加安分守己,从而减少违法乱纪之事。”
朱高炽应答自如,阐述道,救济灾民与建设重大工程素来被视为两回事,古代百姓不仅要纳税,还要服徭役,即为朝廷无偿劳作。
每当有重大工程,朝廷便征召百姓服徭役,无需支付分文。
“原来如此,这真是个别出心裁而又切实有效之策。”
“灾荒年间,人心浮动,若能一边赈灾一边组织施工,无疑能更有效地安抚民心。”郭允道首先表示赞同。
“此法确实高明。”赵瑁轻轻捋了捋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