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子监,就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明朝国子监创于老朱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
国子监设有从四品的祭酒一人,从四品下的司业二人,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此外还有负责琐事的监丞和主簿各一人。
因为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学府,所以国子监招收的弟子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比如国子学,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由国子学博士和助教负责,讲授经术义理。
也就是儒家四书五经那一套东西。
在洪武年间,国子监生还一度成为选官的主流。
尤其在洪武七年到洪武十七年暂停科举考试期间,国子监生被大量地委派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中担任要职,如洪武十九年,“择监生千余人送吏部、除授知州、知县等职。”
正因为如此,国子监才树立了崇高地位,成为天下学子梦想中的圣地摇篮。
不过现在这国子监,倒是有些让老朱不满意了。
眼瞅着李文忠被老朱责问,朱高炽没好气地开口道:“国子监嘛,当学以致用,既然现在有问题,那就对国子监进行彻改革新。”
“炽儿,说来听听!”老朱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扫来。
“首先,需重设监生课程。”朱高炽解释道,“除四书五经外,应增设‘六事’必修:一曰刑名,研习《大明律》;二曰钱谷,教授田赋税收;三曰河工,讲解水利修缮;四曰舆地,熟悉天下山川;五曰武备,了解兵法战阵;六曰农事,掌握桑麻耕种。”
不等老朱开口,李文忠就抚须赞叹道:“好个六事!这在军中,最头疼的就是文官不懂粮草调度,这下可解了燃眉之急。”
太子标听后却露出忧虑之色:“道理虽好,但天下典籍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