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诧异地看了朱雄英一眼,眼中满是惊讶与赞赏。
这小子不愧是大明皇长孙啊!
临时考较下,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就足以证明他是有几把刷子的。
毕竟是朱标的嫡长子,自幼耳濡目染之下,那眼光与见识还真不是寻常孩子可以相提并论的。
“大孙,你说的不错,不过都是泛泛之谈,可有什么实际策略?”
老朱微微眯起眼睛,眼中满是期待,他可不希望听到的只是空洞的大话,而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朱雄英沉思片刻之后,一步一步地给出了策略。
“其一,云南地方所住居的人民,无论士、农、工、商,无论身归何属,均须各安其业,如此可助地方子民尽快恢复生产,安居乐业。”
首先这第一条,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老朱的心里,令他不禁眼前一亮,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其二,云南地方府、州、县应当加大力度兴起并举办学校,本处的地方政府,可以简选保荐民间儒士,让这些可以胜任人师、堪做典范者,推举充任学官,以教养本处人民的子弟,让子弟们习知礼仪,以淳朴美化本地的风俗……”
这第二条,亦是经验之道,兴办儒学施行教化,在历朝历代那都是****的仁政。
“其三,云南本处民间老而无妻、老而无夫、老而无子、幼而无父者,这些人,凡因无生存能力而不能自己存活的,其所在各处的地方政府,须设立养济院,收养这些人,每月供给他们口粮,以保全他们的生活……”
这一点,也是一大仁政,也可助朝廷收拢云南民心。
“其四,各处仕宦人员,流落寓居在云南本处的;云南本处的人民,如果有身怀才能、心有抱负、技艺卓著的;云南本处的政府,可以敬礼护送其赴京,朝廷将按照其才学进行拔擢任用。”
相比于前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