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办事风格是这么强硬的吗?
不应该先谴责,再重申,然后警告,最后才是勿谓言之不预也么?
看出了苏寻的疑惑,邵学真笑了笑:“面临不同的局势,不同的矛盾,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永远动态的,而非一成不变。”
“倘若是正常时期,这些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应对,像对方那几个白手套,我们的盟约国就足够对付了。”
“然而在面临大灾变的当下,我们启动了全民大拉练,大动员,大生产,所以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需要一场示威,一场对公约国动作的回应。”
“否则,外部的势力会变本加厉,搅得我们不得安生,而且在全民军训的状态下,大家斗志高涨,面对挑衅不给出积极的应对,群众也会有很大意见。”
苏寻对此表示赞同,但还是难免忧虑:“但如果真的打起来,怎么办?”
邵学真理解他的担忧,回答道:“我们做过了很多论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资本都是纸老虎,它们喜欢搞治安战,喜欢搞局部战,但真的面临全面战争的时候,它们骨子里的软弱性就要发作了,是必然要退缩的,所以这场战争很难打起来。”
“当然,它们或许也不害怕全面战争,但一定会害怕与我们进行全面战争。”
“第二,即使这些人犯傻了,准备在太平洋上和我们过两招,大国博弈也是需要时间的,至少一个月之内不会有什么激烈冲突,以我们如今的实力,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很轻松的。”
“第三嘛。”邵学真叹了口气:“对岸至今没对我们的警告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动作,接下来如果大灾变开始,他们的底层民众会面临巨大伤亡,如果我们给予对方强大的外部压力,让他们整体调动起来,这种局面会好很多。”
“智囊团根据你给出的情况进行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