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我兄弟二人不以书道见长,亦无金石印章,纵使留墨,恐难与吴掌柜的精妙技艺相配。”
吴铭连连摇头:“小苏相公过谦了,诸位皆当世俊彦,他日必成栋梁之材,焉有不配之理?”
苏轼忙走过来拉上弟弟:“且题了字再说,你若是觉得不周,待你金榜题名刻了印章,复来补上便是。”
苏辙也不知道哥哥哪来的底气,他可不敢言必称高中。
但他知道哥哥急于了结琉璃杯之事,遂不再多言,题字并不费事,既然吴掌柜不嫌,他又岂怕献丑?
大苏执笔濡墨,顷刻挥就;小苏屏息凝神,运笔工稳。
一旁围观的林希四人纷纷抚掌称妙。
吴铭虽不通书道,却也瞧出“庖丁鼓刀”四字恣意挥洒,“易牙烹熬”四字端方有度,恰合二人性情。
待兄弟二人署毕款识,吴铭叮嘱李二郎将两幅手卷妥为收存,待二苏进士登科后再来补钤印章。
小店并无雅阁,亦不能席地而坐,只得将两张方桌拼作一张。
苏辙甫一落座,便径直问道:“吴掌柜,上回来喝的冰镇凉茶可还有?”
非是享乐,来都来了,总归要点些心头好。
“有的!林相公特意叮嘱多冰镇两壶,旁的不好说,凉茶定教小苏相公尽兴!”
满座笑声中,苏辙微红着脸向林希称谢。
目光转向兄长。
自己从未向林希提及喜好,定是哥哥暗中嘱咐。
兄弟俩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吴铭回厨房备菜,李二郎则呈上一应餐具,将清风楼的上品玉髓过滤后倒进注子里,置入盛有热水的注碗中,一并端出。
按宋时规矩,应先上果盘蜜饯等开胃。
吴铭从冰箱里取出西瓜。
谢清欢立时凑了上来,饶是她见多识广,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