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有一尊巨型香炉,青烟缭绕。
其后,便是一片恢弘殿宇,眺目而望,亦可见到钟楼,鼓楼,座座高阁……
应阐眼尖,还能望见有些道人来去,似是脚步匆匆,也有童子童女,执着苕帚,到处扫洒。
果然是修行之地。
他一时失神,只是下意识的,脚步不停,仍在往里行去。
转过了那巨型香炉,可见一条整石铺就的大道延往深处,两侧是龟蛇背负的立柱,上皆雕刻有云纹鹤样。
应阐还没细细看过,便注意到有一个人影,正沿大道向此而来。
仔细一看,原来是位中年道士,其样貌周正,举止得体,见了应阐,先驻下足,单手掐了个诀,似是道家简礼,才缓声道:“不知道友何来?”
“道长有礼。”应阐还了一揖,答道:“小道应阐,自大昌而来。”
“有礼,贫道吕城,承乏知客道人。”中年道士点了点头,“原来是昌国的道友,不知缘来何故?”
如何对答,什么言语,应阐分明已在心中演习过了不知几次,但在此时此刻,竟却有些滞涩。
千言万语,到了头来,却是只余一句:“向道而来。”
“向道而来?”
“正是。”
知客道人吕城显然并不意外,只是笑点点头,说道:“道友不远万里,前来求道,可见心志之坚。”
“不过此间为我玄都之外山,却并不是道院所在。”
应阐虽是惊于如此宏伟之道观,竟然只是玄都外山,但还是更关注后言,连忙问道:“不知道院又往何处?”
“道友莫急,贫道自会送你前去。”
应阐这才松了口气:“有劳道长。”
“无妨。”吕城微微一笑,上下瞧了应阐一眼,又略作沉吟:“虽我道门,倡行自然,不过道友初来乍到,这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