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这几个人在讨论每一句文字意思时,得出的结论是循着月光寻找到一处岩冰缝隙,那处缝隙的形状就像是大象的眼睛。
陆同风觉得这帮人想复杂了。
他对这句话的解读,前一句与众人的差不多,但后面一句有些不同,循着月光寻找到一处岩冰缝隙,那道缝隙的形状,宛如整个大象的眼睛。
几个字的偏差,意思就发生很大改变。
众人的理解过于抽象,过于复杂。
陆同风的理解便简单粗暴的多,他将这座象池峰视为一尊大象,那道缝隙就是整头大象的象眼。
陆同风始终坚信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所以下午当所有人都在象池峰上呼哧呼哧的寻找线索时,就他一个人在岸边悠哉悠哉的烤制食物。
众人御空再度来到了象池峰的附近。
陆同风道:“你们谁见过真正的大象?如果将这座象池峰看做是一头大笨象的话,象眼位置具体在哪里,给我标出来。”
陆同风没见过真实的大象,他只是书中看到过大象的记载与插画。
他只知道大象的眼睛在长长的鼻子上方,但具体比例,陆同风是不知道的。
这象池峰这么巨大,代表着大象脑袋的天门之上,若是出现偏差,可能会有十几丈以上的差距,所以陆同风询问众人谁见过真正的大象。
如果将大象等比例放大的话,象眼的大概位置在何处?
准确的标注出象眼的位置,陆同风觉得对于寻找入口是有极大帮助的。
众人对视一眼,都是默默摇头。
几千上万年前天云山脉中是有大象的。
再往前推几万年,九州大陆的渭水流域都生活着大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间的大象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增加以及气温的变化,不断的往南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