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2章 心、理之学

第22章 心、理之学(2 / 4)

去恶是格物。

怪不得能写出这等明了善恶之语,真是不凡呐,纵然是与李祺敌对之人,也不禁暗叹。

待众人簇拥着祭酒和李祺入了国子监学堂后,气氛又是一变。

国子监中的士子已然各自安坐,乌压压一大片,皆着监生服饰,而后又不断有人前来,坐于两侧,神情各异。

不时有监生交头接耳,“翰林学士解缙竟然来了!”

“那个难道是东宫侍讲齐泰?”

“那是……”

“竟然来了这么多翰林院的学士!”

“他们虽然皆是有才之士,但若论儒宗学问,尚远不如李学士,今日来此不足为奇。”

“李学士乃是天纵之才,岂非常人能比。”

伴随着钟声响彻,堂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在等待李祺讲经。

来到国子监,自然和朝堂上不同,先讲经,后论道,无关乎生死,没有那么急切的要驳倒谁,讲究的是道理,公理自在众人之心。

李祺望着堂中黑压压的人群,并没有什么紧张,他已经准备了很久,“今日讲心理之辨,善恶之分。”

程朱之学乃是当今正统官学,而明朝最出名的圣人莫过于王阳明的心学。

而对于李祺来说,他认为这两种学问都有巨大缺陷,程朱之学主张由道问学,强调格物致知,即穷物理,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但离谱的在后面,程朱理学中,学习知识是为了增强人的道德水准!

朱熹认为人的道德水平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进。

这简直就和开玩笑一样,这造成了理学的儒者最擅长夸夸其谈,而且互相攻击道德。

于是王阳明提出了心学,认为不需要去格物学习知识,善恶道德,就在心中,这便是四句教。

心学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