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就是这里了。”我站在山口,望着眼前这片满目疮痍的山谷,眼中满是期待。
这里曾是一处热闹的和田玉矿脉,陆雪晴的父亲早年就在此开采过和田玉,只是后来资源渐渐枯竭,才沦为废矿,只剩下遍地的碎石和废弃的矿洞,像一道道丑陋的伤疤。
我深知,和田玉大致分为三种:山料、山流水料与籽料。
山料也称原生矿床料,是从原生矿脉中人工开采出来的玉石矿石。特点是产量最大、矿点最多,单体体量也相对较大,但总体品质欠佳——绺裂遍布,结构粗糙得像砂纸,玉质干涩,缺乏油润感,价值相对较低,大多被用来制作大型摆件或批量加工的工艺品。
山料的产区主要集中在南疆的东西两部:西部以叶尔羌河流域为中心,涵盖喀什、莎车、叶城等地区,那里的山料多带糖色;东部则以且末、若羌(车尔臣河流域)为核心,产出的山料以白玉为主,虽不及籽料珍贵,却也是玉雕的重要原料。
山流水料是介于山料与籽料之间的中间态料石。其形成多因地震等地质活动导致玉石矿脉断裂,碎块滚入河中,经河流短距离搬运打磨而成。
大多还保留着山料的明显棱角,像被顽童啃过的饼干,皮色也发育得不够完全,只是浅浅一层,远不及籽料的斑斓。
在以高山融雪为主要水源的季节性河流上游,比如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几乎都能寻到山流水料的踪迹。
而籽料,则是原生矿床料跌落河谷后,历经数千年甚至上亿年的长途搬运与岁月洗礼,棱角被彻底磨平,变成圆润的卵石状,像被大自然精心打磨过的珍宝。
其表皮在铁、镍、锰等矿物质的侵入与氧化作用下,形成了深浅不一、色彩各异的氧化层,称之为“皮”——红如丹霞,黄似蜜蜡,棕若古铜,黑像墨玉,斑斓夺目,每一块都独一无二。
我深吸一口气,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