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财戒 > 第83章 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

第83章 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2 / 4)

“什么?六千多万的元青花?”袁雪羽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

她瞪大了双眼,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红润的嘴唇张成了“o”型。

我同样惊得目瞪口呆,只觉心跳陡然加快,血液在血管中奔涌。

元青花的威名,如雷贯耳,即便普通人也知道其价值巨大,没想到今天竟能目睹,还是如此珍贵的鱼藻纹折沿盘。

我强压下内心的震撼,悄悄朝着他们的方向靠近。

一边走,一边在脑海中飞速回顾元青花的知识:

元青花是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要知道,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朝蒙古人推崇蓝白两色,为元青花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元青花在延祐期发展缓慢,工艺粗糙,至正期达到顶峰,工艺成熟,元末因战争等因素生产条件变化,采用多种原料制作不同物件。

主要生产地集中在景德镇一带,云南的建水窑和玉溪窑也有生产,浙江及江西吉安等地有报道称在元代烧制过青花瓷,但情况不详。

元青花可分为纪念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等。

其造型胎体厚重,具有典型的蒙古及汉文化特征;釉层较薄且呈青黄色;青料有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之分;纹饰不仅作为装饰,也逐渐成为文化载体,整体款识较少。

元青花是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结晶,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元青花蓝色花纹与洁白胎体交相辉映,宛如水墨画,被文人墨客赋予特殊文化价值取向。

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以手绘介入的记录,使瓷坯器型的主体地位退居其次,器上绘制成为主要价值体现。

元青花开启了中国传统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为明清五彩、斗彩、粉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