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住这儿,正好我也没什么事,我带您过去吧。”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十八岁的黄小厨已经很能侃了,基本什么话茬的都能接得住,当然接得住不代表接得好,有些地方多少有点不懂装懂。
等把张延送到郑铭家楼底下,黄垒二话没说就闪人了,半点没有要互换联系方式的意思。
这倒让张延有些诧异,他本来以为对方这么热情,应该是想结交自己这位小有名气的畅销作家的呢。
看来是自己想复杂了。
比起他这样早早进入社会的人,大学生还是相对比较单纯的。
到了郑铭家。
在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张延才把自己要调到津门文学,所以只能婉拒青年出版社的事说了。
郑铭对此并不在意,他更感兴趣的是,张延要给津门电视台写剧本这事。
“铁升在电话里都跟我说了。”
郑铭正色道:“他那一套站在作家和编剧的角度,倒也不能说有错,但你想拿到这个机会,光靠妥协可不行。”
张延也忙坐正了身子,恳切道:“郑老师,那您能不能站在导演的角度,再给指点指点迷津?”
“我哪里懂什么导演的角度。”
郑铭摆摆手,又继续道:“说白了,妥协是进了剧组之后的事儿,而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拿到进组的门票。
我对津门电视台不是很熟悉,对京城电视台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同时开两部剧就是极限了,而像《渴望》这样的精品长剧,只一部戏就让他们捉襟见肘。”
听到这里,张延已经醒过味儿来了。
以京城电视台的实力尚且如此,那津门电视台说要同时开两到三部精品剧,十有八九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要么是数量上吹了牛,要么是质量上吹了牛。
张延比较倾向后者,毕竟‘精品剧’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