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消失在夜色里。
短短几个呼吸之后,两街之隔的桂花巷中。
一个本来已经入睡的王姓老汉突然睁开了眼睛。
扫视了一圈屋内墙上挂着的钢刀、铁枪,证明这是一个军户之家。
而屋中桌案上供奉着一本摊开的王氏族谱,字辈最小的那一行末尾,赫然写着一个名字:“王富贵”。
......
第二天,王澄天不亮就告别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阿绡姐姐匆匆出门。
先去了元、亨、利、贞中元字辈的大钱庄豫通顺,念出接头暗号,拿到信物,接收了老父亲留给他的第一批资产。
价值三万两的产业在老父亲眼里只是零花钱,但对现在的王澄来说却是一笔能充当创业启动资金的巨款。
其中有定下契约后托管给牙人的十几间核心地段商铺,每个月都有持续进项,由牙人代收;
恰巧这些商铺都身处凤麟斋所在的古玩一条街,他王老爷一下子就变成了响当当的“王半街”!
顺手摘掉了头上“流氓”的帽子。
这年头没有田地的叫“流”,没有房产的叫“氓”,两者都没有的就叫“流氓”,今日之前什么都没有的王澄可不就是流氓吗?
尤其让他兴奋的是,师父的当铺凤麟斋赫然也在其中!
大概是因为常年漂泊的关系,这老头虽然有钱,却不喜欢置办不动产,也让王澄机缘巧合成了自家师父的包租公。
反正全凤麟斋上下都有一份儿“工”是替他打的,还是旱涝保收的那一种。
“师父,以后咱们各论各的。我叫你师父,你叫我王老爷!嘎嘎嘎...”他只要想想就觉得爽。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造纸作坊、一家铁匠铺,一家规模不大的造船厂千舟船坞。
这些产业在豫通顺总共攒下了几千两现银的收益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