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才道:“我已经将人都换掉了,你自己也小心一些。”说到此处他还是皱了皱眉道:“你又去见夏璟臣了?”
谢梧微微偏头,脸上的神色似在说:不然还能有谁?
谢胤沉吟了半晌才道:“夏璟臣这个人正邪难辨,跟他来往小心些。”谢梧并不在意,言笑晏晏地道:“父亲,夏督主还是个不错的合作者的,这些日子您想办的事情,哪一件没办成?”
谢胤没好气地道:“我统共也只让他办了两件事,而且我们没出力吗?他没拿好处吗?”
“有来有往,交易才能长久。”谢梧道。
谢胤叹气道:“我又没说别的,只是叮嘱你小心一些。”谢梧笑道:“我知道,父亲放心便是。那樊氏那里?”
谢胤道:“有我在,你不用担心。”
“多谢父亲。”谢梧脆声笑道。
谢胤叹了口气,道:“你二弟说他不想进翰林院。”
谢梧挑眉道:“这是为何?他这个名次,有英国公府的恩荫,应该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的,这不是文官最正经的仕途么?”
谢胤皱着眉头沉声道:“他想参加朝考直接外放做官。”
“若是如此……”谢梧道:“授予的职位恐怕就好不到哪儿去了。若是运气差一些……况且他还未婚,樊夫人恐怕也不会同意外放吧?”
大庆朝每届上榜的进士,一甲三名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却还需要参加朝考,优秀者成为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再次考核优秀者将成为翰林院官员。而没能选上庶吉士的人,会直接外放为各地知县或各部主事,在这些职位上学习,同样是三年后再行考核。
文官体系一般认为走翰林院的路子最为正统清贵,能成为三品以上高官的基本都是先入翰林院再外放历练。当然也有走非常规路线的,但最后能成功的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