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发家致富了么。
还有女长老,整车整车地往香港倒腾紫檀家具,赚得盆满钵满,连体型都很丰满。
也不知道第三代唐长老压上去是个啥感觉?
虽说这是个捡漏的好年代,买到一件好玩意儿可以传家,但对于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高远向来敬而远之。
别眼热马未都、女长老,人家那都是实打实有真本事的。
但是你同时也得知道,在这个年代里打眼、被坑的人照样不在少数。
高远姐弟俩挨个柜台转了一圈,倒是看到一台相机,还是1923年出厂的徕卡1a型照相机,就是外面带个棕色皮套的那种,但它太古老了。
镜头胶圈和快门,包括过片扳手像密码锁一样,根本就不能用了。
高远只想买一台国产的海鸥或者友谊,问了售货员。
售货员眼皮子都不带抬一下的,张嘴扔出来两个字儿:“没有!”
姐弟俩苦笑一声便死心了,一起往出走。
买不到怎么办?
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租。
广场上就有租售相机的摊位。
高远租了一台,买了个胶卷,先给姐姐咔嚓了几张,又在附近转悠起来。
城门楼子、广场、纪念碑、大会堂、纪念堂、街道、蹬着自行车的行人,拍了个一溜够。
他神奇的发现,广场上居然有人在摆茶摊儿卖大碗茶。
一看就知道是返城的知青。
因为知青们穿着非常朴素,大多数人裹着黑棉袄,穿着免裆裤,脚蹬棉布鞋,棉袄上补丁摞补丁。
这些人的脸色也普遍是蜡黄的,那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
高远记得,姐姐刚从北大荒回来的时候也这样子。
他没敢靠近,远距离拍摄了两张照片。
高雅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