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约稿来了。
张德凝也笑着跟高远握了手,说:“师弟好,对你我可是久闻大名了,《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可谓家喻户晓。”
高远心虚地看一眼刘学红,见她笑嘻嘻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转过头来对张德凝说道:“师姐过奖了,家喻户晓可不敢当。您来学校是……”
“我来约稿啊,这不是听晓声说师弟你手上有个现成的中篇小说么,就请他帮我引荐一下你,问问你愿不愿意在我们《bj文艺》上发表这篇小说?”张德凝说道。
高远不解的看着梁晓声。
不是说要投《收获》吗?
怎么改成《bj文艺》了?
梁晓声笑着解释了一下,说:“《收获》虽说刊物名气比《bj文艺》响亮一些,但远在明珠,江组长觉得,把你的稿子寄过去,然后再等反馈,太浪费时间了,就联系了德凝同志。
当然,在哪家刊物上发表,还是要取决于你的意见。”
张德凝迫不及待地说道:“晓声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收获》是比我们名气大,但我们《bj文艺》的名气也不差的好吧,我们刊物的发行量也不比《收获》少。
你不能因为《收获》杂志的主编是巴金先生就对它另眼相看啊。”
梁晓声急忙解释道:“没有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您误会了。”
张德凝哼了一声,扭脸儿就对高远就如同春天般的温暖,道:“师弟,你是咱京城土生土长的优秀青年作家,你得支持本地杂志社的发展壮大,你说对不对?”
“师姐,作家可不敢当,我充其量就算个作者。您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我肯定支持咱京城本地刊物的发展的,那啥,我就想问问,我这个小说,您能给多少钱啊?”
张德凝又问:“你写了多少字?”
高远回答:“五万多字,已经截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