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也是明代早期的胶松墨,黑中带灰,胶质极重。轴与装裱也一样,典型的大明早期风格。
字也写的很好:婉丽端庄,结构严谨,工整的不能再工整,规范的不能再规范。
史称台(中央六部)阁体,馆阁体,也称状元字。
在明代,不论是尚书省等中央机构,还是省、州、县等地方,以及宫廷文书、科举考试、外交国书等等等等,全部用的是这种字体。
若论其最,沈度第一。
洪武间,他落第未中。明成祖既位,下诏简拔书法好手,沈度入选,任翰林院典籍。
因为楷书写的极好,极为成祖所欣赏,侍从便殿。凡当时策封玉册,中外国书,祭书祀诏,以及重要的圣旨全由他书写。
朱棣赞他为“我朝羲之”,所以至明宣宗即位时,已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数遍上下几千年,绝对算是“因字入仕”的典范。
留下的墨迹不少,最有名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永乐大钟,以及永乐、宣德年间的瓷铜彝器的楷书款识,即“大明永光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只要是官贡御器,凡是有款,必然是他的台阁体。
恰恰好,这幅字上的三方印,都是沈度。
右首第一方《自乐轩》:自乐是他的号,刻的是标准的玉箸篆,印也是标准的斋号章。
左首有两方跋印,一方《云间沈度》,一方《侍讲学士之间》,说明这是沈度晚年时期的作品。
当然,如果是真迹的话。可惜不是……
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叶安宁又开始辨读内容:
“靖节高风,百世景仰,其诗辞家宝户传,脍炙人口……兹伯时以澄心堂纸图其像,绘其辞作长卷……与吴道子,王摩诘抗衡矣……咦,这是书画题跋?”
叶安宁顿住,又仔细回忆。但不论是沈度所题的这幅画,以及辞中所说的这位“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