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75章 又得翻案?

第75章 又得翻案?(3 / 5)

带当风”风格。

头部近似银白,说明锡含量极高,至少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以下显黄,近如黄金,锡含量明显偏低,顶多百分之十。

这是典型的唐代玄宗少府监的铸造特点,艺术成份和工艺水平极高,同时也代表着涉案金额极高。

还有一柄宋代的曲柄执壶,三方元明时期的高浮雕铜镜,虽非官作,但艺术水准都挺高。

又看了几件,师徒二人一口凉气:这什么……青铜镈?

不怪两人这么惊讶,因为这东西比之前的錞于还要少见,全国满共才出土了四樽。

前三樽为宝鸡出土的秦公镈,现馆藏于国家一级博物馆,宝鸡青铜院,也就是王教授之前上班的地方。

后一樽出土于更有名的曾候乙墓:其中编钟五十四,镈只有一件。

这东西就两个作用,一为祭祀,二为给所有的乐器定音,可谓百乐之祖。

《周礼》: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所谓黄钟,指的就是镈。

如果非要做个对比:镈为兄,编钟为弟,之前那樽錞于则是弟中弟中弟……

两人可谓见多识广,依旧被震的一愣一愣。脖子不约而同的往前一伸。

王齐志刚把放大镜凑上去,师生俩又齐齐的一怔愣。

镈腹正中,刻着两个铭文:大晟。

哈哈,宋徽宗仿的?

吓一跳,还以为冒出来了第五樽“镈”?

器形一样,大小也一样,包括重量也应该大差不差,甚至徽宗亲自命名为“黄钟”,但历史不认。

因为这钟的音调比镈要高半调,所以史称为“大晟编钟”。

当时造的极多,一个州配一套,所以像这种的,造了足有上千樽。

出土的也不少,因其主要作用是“定律”,所以属礼器,历史属性的价值非常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