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孔,鲸吞置地?”他回想起今天置地股价被死死压在60元那条敏感线上,汇丰可能的平仓压力曾是他们圈子里的谈资。
他们这些自诩消息灵通的金领,竟无人察觉小林天望才是最后的那位“渔翁”。巨大的挫败感和震惊之后,涌起的是一种对未来的重新评估。
英资的标志性企业被一个年轻华裔,虽然顶着日籍身份拿下,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港岛乃至亚洲的资本格局,或许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革命风暴。张生放下冷掉的咖啡,感到一阵茫然。
这并非臆想的传言,而是冰冷的现实,登载在严肃的商业报刊头条上,今天的晚报和加刊,全是在谈论此事。
一个年纪轻轻、来历神秘的小林天望,以其无法想象的财力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手段,竟将象征着港岛最高经济权力的皇冠明珠之一,从庞大的怡和洋行手中夺了过来。
无论卖报的阿婆、街头的商贩、底层的工人、社团的混混、光鲜的白领、还是高高在上的金领,所有人都在这个六月入夜新闻面前,感受到了一种颠覆性的冲击。
当置地集团易主的消息透过晚间的财经电波及加刊报纸席卷全港时,联交所的电子屏早已暗下。
那个象征股价生命线的数字——“60港元”——孤零零地冻结在收盘价的位置,像暴风雨前最后的寂静,等待着即将席卷而来的滔天巨浪。
围绕着这60元的冰点,无数投身于置地股海博弈的股民们,正经历着复杂至极的情绪风暴。他们的财富、希望、懊悔,都系于此。
九龙旺角一家通宵营业的证券行门口,灯火通明,人影攒动。明日开市在即,但今晚注定无人安眠。
“扑街啦!一百三没走!一百没走!八十没走!偏偏六十锁死了收盘!”一个顶着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人拍着大腿,声音嘶哑,充满了浓浓的悔恨。
“那时候都以为小林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