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墙角。一旦《寻秦记》这根顶梁柱断了,甚至插到了《明报》头上,《亚洲日报》的虚假繁荣瞬间破灭。
那时,小林天望苦心经营的“文化精品”崩盘,看他还有什么资本在港岛与自己叫板?这将是对小林天望事业根基的致命一击!
不再犹豫,霍震挺拿起私人专线电话,拨通了金庸在《明报》顶楼的私人号码。
等待转接几秒后,听筒传来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喂?哪位?”
“查先生,是我,霍震挺。这么晚打扰了。”霍震挺靠回椅背,声音平稳有力。
“噢,霍大少?难得!有何指教?”金庸的声音带上笑意。
“查先生爽快,我不绕弯子。《明报》想挖《寻秦记》的黄易,对吧?很好,我全力支持,也看好他。”霍震挺直截了当,“无论黄易现在稿费多少,无论《明报》开什么价码。哪怕十倍于《亚洲日报》的天价,都没关系。”他顿了顿,清晰吐字,“这笔钱,算在我霍震挺头上。我会以在《明报》投放等额广告的形式,如数支付!黄易要多少稿酬,我霍震挺全数包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即使隔着电话线,霍震挺也能感受到金庸呼吸的凝滞和随之而来的惊喜。
“……霍生此言当真?!”金庸的声音陡然拔高。
“当然是真的。我霍震挺说话,从不食言。查先生尽管拿出诚意去谈。我相信,《明报》的金字招牌,加上远超《亚洲日报》的稿酬保证,还有……某些天经地义的立场,”霍震挺意有所指,“没有任何识时务的聪明人会拒绝。我等查先生的好消息。”他点明的“天经地义”,自然会被解读为与小林天望东洋背景对立的“民族大义”与“文化正道”。
听筒里传来金庸低沉却难掩兴奋的回应:“霍大少深明大义!既然如此,说定了!静候佳音!”
电话挂断,忙音单调回响。霍震挺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