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江健三郎,还是谷川俊太郎,在日本的文坛上,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这样的大师一开口,几乎可以说是一锤定音了。
其他的宵小之辈,哪怕再不满海子出名,却不得不承认,海子这一颗文坛的新星已然升起,得到了最权威的认证。
《新潮》、《群像》和《文学界》三本最顶级的文学杂志编辑部,更是对自己选出来的作品,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
之所以三家杂志,会摒弃前嫌,愿意一同发表这三篇作品。
一方面是不希望,如此重要的作品,被其他两个竞争者刊登,而自己没有刊登。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对海子作品的重视,来提振日本文坛的信心与希望。
他们的编辑部主编,也都纷纷发文,呼吁日本的作家和诗人们,向海子这一颗文学界的新星学习。
多发表带有思想和精神的作品,而不要成天沉湎于物质上的挥霍与欲望,显得非常的肤浅和可笑。
……
“惠子,简直是太难以置信了。你看看,这两天的新闻和报纸,有关海子的部分,我都买来了。”
林同春拿着一大叠的报刊,走进了女儿小林惠子的办公室,啧啧嘴巴说道,“很难想象,林火旺这么一个中国人,他的作品,却能在日本文坛,引发如此轰动的效应。”
关于林火旺在国内文坛很火的轰动效应,林同春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女儿将林火旺的作品翻译到了日本,还能够得到如此高程度的认可。
这也完全颠覆了他对日本文坛的刻板印象,因为日本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开放,但是本质上比中国还要守旧和封建的社会。
不说别的,只要是纯粹日本人的会社公司当中,上下尊卑的等级是非常森严的。
有一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