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翻译还好说,惠子,那《伤痕》呢?我写的明明就是中国的特殊时期的故事,你是怎么翻译的?
日本的那些编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背景的小说,难道不会引起怀疑么?”
“嘻嘻!林火旺君,我有那么笨么?
自然,我是将你的《伤痕》进行了一定的改编的。
日本也活跃着许多左派群体的,我写的就一名女学生,为了和自己左派思想的母亲划清界限,而故意离家出走。
等到母亲的身份和蒙受的不白之冤被洗清了,她才后悔莫及的回到母亲的身边,发现母亲已经去世了。
我进行了一番符合日本现在国情的修改,也算得上是,对现在日本左派思想浪潮,和右翼分子的一种对抗与冲突的反思……”
不得不说,小林惠子在中国学历史的这一年多时间来,是成长了非常多。
不仅是思想上的,更重要的是,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
“这个魔改,非常的巧妙啊!”
经过小林惠子的这么一提醒,林火旺也才想了起来。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上傲视全球,同样也使得思想上非常的开放和兼容并蓄。
尤其是,战争后的那一代人成长起来后,发展和传播了更多的左派思想。
连我们伟大的教员,在日本都有大量的追崇者和实践者。
甚至,还有一波非常激进的左派人士,组建了日共游击队,在北海道一带,希望复刻中国的革命,发起对日本自下而上的共产革命。
只可惜的是……
日本国内右翼的力量太强大的了,尤其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以及那些老派贵族们,几乎把握着整个日本的经济命脉和财政大权。
北海道游击队经过几年顽强的反抗,想要和当时的苏联以及我国求助,却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从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