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女作家,今年即将出名,即《左耳》的作者饶雪漫。
董红康拿出赛事方打印的《瀛海行》:“新概念一等奖文章。”
周艺看得眼前一亮,随即又质疑道:“这篇诗文质量太高了,真就没有水分?”
“所以我当场验了一下,”董红康又拿出第二首诗,颇为得意道,“这首诗的标题是《答董编辑》。我给了他四个词语,大雁、小船、江水、时光,让他写一首古诗。”
周艺读完,轻拍办公桌:“好诗,好文采。以后多找他约稿,诗歌散文都可以。”
“我打算给他一个版面!他那两首诗全文刊载,我再写一篇评论。”董红康说道。
周艺问道:“哪天见报?”
董红康说:“后天。”
“后天可能版面不够,要不给三分之二个版?”周艺说道。
董红康说:“也行。”
两人聊到下班时间,各自回家吃饭。
囫囵填饱肚子,董红康就跑去书房,给陈贵良的两首诗写评论。
才写两三百字,副主编刘旭源打来电话:“小董,你在日月光华bbs露脸了。”
“什么日月光华?”董红康没听懂。
刘旭源说:“复旦的校园论坛。我也是复旦校友嘛,没事就去论坛逛逛,今天刚进去就看到你。还什么七步成诗,你都成故事的反面角色了。”
“哈哈哈,消息传这么快?”董红康听得直乐呵。
“你自己登陆看看吧,有不少学生在骂你。”刘旭源道。
……
消息是从萌芽论坛传开的。
这个论坛的主要用户是中学生,也有许多大学生和社会青年。
论坛气氛比较和谐。
仅有的几次群体互喷,都是围绕着郭小四展开。
由于正在举办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