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的大船不多,拥有的船只只能走近洋航线,却没办法去远洋。
哪怕朱慎锥已有让山东水师逐步南下,渐渐控制住除去北方航线外的南洋航线打算,但从实际来看却做不到。首先是郑芝龙的缘故,郑芝龙的福建水师几乎垄断了整个南洋航线,就算山东水师提督是郑鸿逵,可就算他是兄弟郑芝龙也不可能把手里的航线交出来,何况如今的郑鸿逵早就不同往日,他已不是郑家兄弟中存在感最弱的一员了,在辽东渡海作战之后,郑鸿逵就直接从郑氏集团中脱离了出来,自立门户,彻底投向了朝廷。
其次,大明目前没有建造大船的技术和船厂,自从弘治皇帝后,大明最大规模的两个船厂——清江督船厂和龙江船厂就成了摆设,随着大明官方不再出海,原本能拥有制造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宝船的技术被废弛,这些船厂再也没造一艘宝船,平日里只负责造普通的漕船和近海战船、渔船等。
这么多年下来,那些拥有技术的工匠死的死老的老,技术的中断让这些船厂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而且更离谱的是弘治年间存在工部和大内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制造资料包括当年郑和大舰队所描述记录的海图等等莫名其妙不翼而飞了,究竟这些玩意是怎么丢失的?又是怎么没的,直到今日还是一个谜团。
大明要重现当年郑和大舰队的辉煌可不容易,没了合适的造船厂,也没工匠,更没相应的技术和图纸,大明根本造不出以前的宝船来。而且从目前的航海技术来看,大明宝船虽然有着一定优势,但相比西方各国这百余年来的航海发展,西方的大帆船无论从速度和远洋实用性来看都已超过了宝船,区别只是装载和平稳性略有不如罢了。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时间,也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投入,此外技术的恢复更是重要。朱慎锥准备借同瑞典、波兰两国的外交开展作为开端,通过这种交流和互派使者形成联系,此外还能从对方手中获取欧罗巴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