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斗力还成外,普通的军队简直和叫花子没什么两样,身上穿着破破烂烂,手里的武器同样也是如此,人饿的面黄肌瘦,站在那边整个人摇摇晃晃,这样的军队能打仗?
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明军的战斗力自然直线上升,根本不怕所谓的八旗精兵。这点朱慎锥太了解了,要知道新军就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新军的装备、待遇在这个时代都是最高的,而正是有了这些,再加上严格的训练,新军才拥有如此强悍的实力,哪怕同等兵力情况下面对八旗精锐也能打得对方抱头鼠窜。
大明的边军都有以上的问题,其中辽东的问题是最严重的。而且袁崇焕当年在辽东乱搞,也使得辽东将门的力量不断增强,其中最代表的人物就是祖大寿和吴襄了。
祖大寿和吴襄两人基本掌控了大部分的辽军,尤其是最能打的关宁铁骑就在后者的手中。虽然两人对大明都很忠诚,但不否认他们各自也有着小心思,这其实就和当年的李成梁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当年李成梁养寇自重,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努尔哈赤崛起,更不会让辽东演变到如今的局面。
一下子调动两人是不可能,这会损害到辽东整体战局。所以朱慎锥要动辽东只能先动吴襄,之所以动吴襄一来他是山海关总兵,其防区在山海关一带,而祖大寿的防区在宁锦,祖大寿直接面临建奴的威胁和进攻,临战换将是大忌,而且这些年祖大寿的表现不错,虽然每次被皇太极打得苦不堪言,可他却一直坚持应战,用尽办法和对方周旋。
所以祖大寿是不能动的,祖大寿在前线,宁锦防线就能稳住。而动吴襄就没这个问题了,他在山海关,山海关相比宁锦防线远离战场,除非祖大寿的防线崩溃,这才会让山海关暴露在敌人面前。
此外动了吴襄还有吴三桂在,作为辽东年轻一辈最杰出的将领,吴三桂这些年风头正劲,而且当年长城一战,吴三桂深得王晋武的看重,战后不仅为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