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楼家这一支就能在族谱中落下重重一笔。
虽然归乡心切,但从五指山过后抵达义乌还有百里的路程,他们马车走的再快也不可能一日就到,何况车上还有家眷和幼儿呢。
楼老二一行人过五指山后继续往前走了二十里地,就在官道的一处驿站歇了下来。
原本崇祯皇帝取消的驿站在朱慎锥担任监国后就恢复了,相比北方,江南的驿站恢复的更完善些,一切制度依旧按照以前。
住进驿站时楼老二没有亮出自己子爵的身份,他只是以军中百户的名头住进驿站。驿站的驿丞见楼老二年龄大身子又有残疾,特意腾出了上房给他居住,还鞍前马后帮着忙个不停。
楼老二虽已是爵爷,可他毕竟还是普通人出身,再加上常年在军中,他这个爵爷当的时间也不长,骨子里还没有那些大老爷的习惯呢。
何况这里离家乡已不远了,楼老二对家乡想念的紧,见驿丞忙的差不多了,楼老二特意就让人把他找来说话,煮上一壶茶闲聊,顺便询问如今义乌的情况。
这一聊才知道这驿丞也是当地人,得知楼老二居然也是义乌人后,顿时更多了几分亲近,再怎么说他们算是金华府的老乡,等再一深入交谈,发现居然两人还有些亲,当然这个亲戚关系离着有些远,绕来绕去隔着好几层呢,各自的家乡也隔着好几十里地,可亲戚就是亲戚,这个绝对不会有错,有了这么一层关系更是亲近,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听着熟悉的乡音,两人很快称兄道弟,越聊越是高兴。
“北方这些年不好,我们义乌这几年怎么样?”
“自天启年开始这老天就不知怎么的时不时折腾一下,北方不怎么清楚,我们南方这几年多少也受了些灾,而且前两年冬天来的特别早,又冷的厉害,日子实在不好过,去年开始这天气才略微好些。”
“那么地里庄稼的收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