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二十八章 改爵

第八百二十八章 改爵(4 / 5)

爵位和文官基本没什么关联,要知道大明开国至今文官封爵的寥寥无几,只有三位而已。

一个是王骥,王骥在正统朝率军进行了三次征讨麓川之役,立下赫赫战功,被封靖远伯,成为了文官封爵的第一人。后英宗夺门之变发生时,王骥参与其中,帮英宗重获柄权再登大位立下功劳,天顺四年王骥去世,英宗念其功劳追封靖远侯。

第二个人是成化年间的王越,此人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因为立下军功,王越得以获封威宁伯。

而第三人更是大名鼎鼎,这就是被称为开心学一派的宗师、圣人的王守仁,王守仁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官职。王守仁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从这就能看出文官封爵的不易,而且大明封爵的要求本就是军功封爵,无军功者不得封爵(皇亲封爵例外),而且文官封爵后,其地位就发生了改变,由文官集团跨越至勋贵集团,这个身份极其尴尬。

在文官集团中,封爵的文官已不属于文官集团一员,可在传统勋贵那边,这封爵的文官又和他们不是一路人,这导致封爵的文官可以说两边都不是人,所以就算有能力封爵,文官实际上也不愿意封爵。

其中就包括王守仁在内,当年王守仁接到旨意被封爵后就明白自己是被朝中大佬们给耍了,因为他一封爵就在仕途上彻底断绝,而当时朝堂上无论是内阁首辅杨廷和还是其他人都对王守仁忌惮的很,生怕王守仁回京入阁,借着王守仁平定宁王一事推波助澜,教唆皇帝给王守仁封爵,最终使得王守仁就此绝了仕途,再无回京入阁的可能。

所以封爵一事基本和文官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文官们也不想掺和这些,对朱慎锥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