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最为可靠的。这也是朱慎锥入住皇宫后就以这些人直接替换了皇宫的守卫,把整个宫禁牢牢掌控,布置得密不透风的缘故。
除去这些蒙古人外,接下来的就是朱慎锥一手编练出来的新军中精锐了,新军是朱慎锥的老底子,更是他多年的心血,眼下的新军已成为了大明正式的官军,直接由王晋武统帅,其规模相比之前要大了许多。
这些新军的骨干无论是忠诚度还是可信度也是极高的,自然能充作亲卫负责宫禁。但这还不够,未来御前侍卫中不光有新军的骨干,朱慎锥还会把所有武科进士充作御前侍卫,也就是凡是中了武举,包括通过考试获得武进士资格的人第一步就是担任普通的御前侍卫,拥有正六品的武职。
这些人必须担任至少两至三年的普通侍卫,在宫中轮值,然后才有可能按照其表现外派任职,或入军中担任正式军官,或在地方独当一面。
大明本就有武科,但大明的武科开开停停多次,在万历年间武科停了好久,之后又进行恢复。等到天启年武科也是断断续续,崇祯皇帝登基后武科索性直接停了,直等到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被文官集团忽悠了,天下有失控的局面,为了抓军权崇祯皇帝不顾反对再开武举,从这点来说他倒是难得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大明武科出来的人才不少,比如威震辽东的毛文龙就是武举人,现在在辽东的吴三桂也中过武科,此外还有不少军中将军都是武科出身。但相比文科,大明的武科通常只是走一个程序,并不严格,大多数军将子弟或者世袭的卫所官员子弟很容易获得一个武科的资历。
虽然是这样,武科的意义依旧还是有的,不仅能提拔出一些优秀军官,更能通过武科增强皇权在军中的威望。这其实就和后世军校没什么区别,就如同常校长搞了一个军校,身为校长的他军校中所毕业的学生都是他的弟子,依靠这些人从而掌控军权,稳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