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却碰上了硬钉子,首先是喜峰口的战斗让他感受到了大明军队的抵抗之顽强。
近半个月的时间,皇太极的主力多次猛攻喜峰口和喜峰口东北的高地,可不管用什么办法始终拿不下这条防线。而且对面的明军的抵抗力量越来越强,战斗素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双方你来我往,打得极其激烈,开战至今皇太极已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依旧没能攻破明军防线。
不仅喜峰口没有拿下,西边的多尔衮也一直打不下将军石关到马兰峪一带的明军防线,非但如此背后还冒出来一股明军骑兵,这支骑兵人数虽然不多,可战斗力却不弱,在拿下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后还一直向东打到了插汉河套,给皇太极的后路带来了威胁。
接着吴三桂虚晃一枪,趁尼堪大意一举攻破了尼堪的部队,使其损失惨重。皇太极接到消息后决定调济尔哈朗等人领兵向北扫荡歼灭吴三桂部,可出兵没多久,正以为济尔哈朗能很快解决吴三桂骑兵的问题时,土默特突然出兵了,而且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直接打了济尔哈朗一个措手不及,面对土默特的大军,济尔哈朗急忙收拢部队向东南突围,同时迅速把这个消息报给了皇太极。
六万多蒙古骑兵,再加行踪飘忽不定的吴三桂的精锐骑兵,还有正面驻守长城防线的明军主力,面对这种情况皇太极的心开始不稳了。
继续打,皇太极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打破大明防线,如果掉头去对付土默特的骑兵,那么长城防线的大明军队主力会坐视皇太极这么干么?
现在,皇太极已感受到了腹背受敌的压力,他清楚的知道这场战争已不可能再获胜了,就算他勉强攻进长城又如何?一旦后路被断,他的部队就会陷入大明和蒙古两部的夹击之中,到时候就算要撤回辽东也不可能。
皇太极向来就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面对这个情况他不敢冒险,虽心有不甘,可继续攻击大明已没了丝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