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制度完全不同,八旗贵族们的地位高低完全是依靠手中八旗数量来决定的,掌控的牛录越多,他的身份越贵重,地位也越高,而没了牛录,哪怕是像多尔衮这样身份的人也会丧失八旗内部的话语权,从而沦落到边缘的角色位置。
多尔衮很清楚这点,他当然不可能拿自己的老底子去拼了,他承担不了这样的损失和代价。所以这些蒙古人一旦离开,对多尔衮意味着什么多尔衮再明白不过。
不过不放这些蒙古人走也是不行的,老巢被击破,这些蒙古人已是惶惶不安,担心家人安危的蒙古人怎么可能继续留在这里帮着多尔衮打仗呢?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也阻止不了。所以多尔衮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稳妥些的好,他一方面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在东边的皇太极,另一方面开始吧队伍往回缩,暂停了继续进攻大明长城防线的举动,同时密切注视北方的动静,以防明军骑兵从北南下直接偷袭自己。
很快,吴三桂的骑兵出现在插汉河套区域的消息传来,接到这个消息后多尔衮心里松了口气,他判断吴三桂拿下插汉河套后接下来的举动应该就是南下,因为插汉河套以南两百多里就是喜峰口,眼下皇太极的主力就在喜峰口。
既然明军派这么一支骑兵来到草原,从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一直打到插汉河套,那么对方的目的就很明确了,就是为喜峰口的明军解围。
多尔衮熟读《三国演义》,对于这一招并不陌生,无非就是围魏救赵罢了。吴三桂这么干就是想借这个办法吸引皇太极的主力回军,从而解除喜峰口的威胁。
既然如此,多尔衮就放心了,看来对方的目标不是自己,对白马川不会造成威胁。考虑到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两部骑兵的问题,再加上逃到白马川的台吉弼喇什苦苦哀求,多尔衮为了稳定军心决定调部分兵力回援,安抚住这两部的蒙古人。
在他看来,既然吴三桂去了东边,那么现在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