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
听到这回答朱慎锥哑然失笑,东林党看来也有聪明人啊,这是以阉党之矛去击阉党之盾呢。
当初孙承宗被迫去职不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么?为了搞掉孙承宗,借着柳河之役战败,阉党一伙人在朝中大肆评击孙承宗,弹劾的奏章满天飞。无不指责柳河之役孙承宗负主要责任,而孙承宗这些年在辽东耗资何止千万,却始终没有解决建奴,除了搞军事和经济封锁外,花了朝廷那么多银子,用了那么多时间,只是在辽东铸了几个城罢了,如此下去辽东什么时候能够评定?建奴又什么时候能够消灭?
其实满朝上下的人心里都清楚,孙承宗在辽东的战略部署是没有问题的,所谓的柳河惨败其实损失也不大,明军虽然有伤亡,但后金建奴那边也是一样,更何况此战还杀了建奴一个固山又带回了几百辽民,不能说没半点战绩,从这点来说只是明军吃的亏比后金建奴更大些罢了。
此外,柳河之役和孙承宗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当初做决定者是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孙承宗根本就不知道马世龙的安排,更不是直接责任人。
但为了搞走孙承宗,魏忠贤的阉党借题发挥,在柳河之役上夸大其实,硬生生就把帽子扣到了孙承宗头上,顺手还把辽东巡抚喻安性给牵连了进去。
这样做的目的大家都清楚,无非就是要整走孙承宗,从而给东林党进一步打击罢了。
当时的东林党据理力争,为孙承宗争辩,可柳河之役的“惨败”却是事实,何况魏忠贤做这个事的时候早就禀报过天启皇帝,拿掉孙承宗,这一步是天启皇帝默许下进行的,在这种大势下,孙承宗的去职已是铁板钉钉,再也无法改变。
虽然孙承宗事后告老还乡,可魏忠贤也不傻,他很清楚孙承宗在辽东的战略是正确的,因为自从孙承宗去了辽东之后,辽东的战局就稳固了下来,这几年来后金建奴在大明的封锁和以守代攻战术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