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平淡无奇,随着春天的来临,天气也开始渐渐变暖。
其中朱慎锥抽空去了一趟赵屋岭,看了看那边的情况。因为冯铨来山西的缘故,朱慎锥已好几个月没去赵屋岭了,虽然其中有书信来往,他也知道赵屋岭这边一直按照他的计划在顺利进行着,可有些事光是书信是不够的,还得亲眼去看一看。
到了赵屋岭一看,果然如同书信中所写的那样,如今的赵屋岭相比最初的变化可不小。
现在整个赵屋岭按照计划已有了完整的模样,无论是开荒的百户所还是矿山,都已颇具规模。
虽然因为冬天的缘故,田地和矿山停歇了两个多月,可现在随着春天的来临一切井井有条地复苏。
今年的开荒和田地耕种要比去年更多些,因为多了些从草原上运来的牛马,开荒种植的人力效率更提高了不少,只要老天爷不乱发脾气,想来今年秋收会很不错,就像去年那样,虽说这边才刚刚开始,可收获时去掉百户所的自用,再加上卫所的分拨等等,朱慎锥这边还是有所结余。
这一切都是好的开端,想来等到今年过去,不光是赵屋岭,还有羊头山那边都能积攒不少粮食下来。
不过这远远不够,朱慎锥很清楚这几天大明问题不大,可再过些年,明末的连年大旱就要来临。
这场大旱是500年来从未有遇的,大明十五行省都遭遇了大旱,而且持续了足足五年时间。
南方还好些,毕竟南方河流水系发达,哪怕再干旱断流的也只是一些小河小溪,大江大河还是有水的,虽然困难毕竟还没达到最严重的情况,对于农业的冲击也没到彻底摧毁的地步。
可北方就不行了,北方本就不如南方水源发达,一两年的干旱还能熬熬,可连续五年的大旱给整个北方的打击是破坏性的。随着大旱的持续,整个北方许多地方用一句“赤地千里”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尤其是大旱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