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零四章 死罪

第二百零四章 死罪(3 / 5)

是态度,打不赢是一个问题,不打又是一个问题,这不能混为一谈。你熊廷弼作为辽东经略,本就是辽东名义上的统帅,广宁危急之时你就算再没把握,和后金一战的姿态也要做吧?哪怕打输了,这也是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之前辽东经略袁应泰就是如此,虽然袁应泰经略辽东因为个人的原因导致大败,可问题在于袁应泰没跑啊,非但没跑而且还在城池陷落之时以身殉国,这足以证明他的坚持和对大明的忠诚。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算是政治正确,不管你能力如何,做正确的事那怕没做成,人家也挑不出毛病来。可你畏敌不前,事后又推卸责任,作为统帅怎么都说不过去,你说自己没责任可能么?

先后两次会审,三法司很快就给出了意见,三法司都认为辽东问题上熊廷弼和王化贞全都有责任。

其中责任的大小熊廷弼比王化贞还重些,毕竟他是辽东经略是主帅,王化贞只是辽东巡抚,是熊廷弼名义上的下属,这样的惨败你作为主帅再怎么样也是主要责任。

几日后,三法司上奏,请求将熊廷弼、王化贞都判处死刑,特别提到熊廷弼判死刑存在是与之前的经略杨镐、袁应泰比较的结果。

三法司的奏折中写道,熊廷弼比之杨镐更多一逃,比之袁应泰反欠一死。事后又不听从朝廷命令进行反攻,拖延战机消极对战罪加一等,若厚诛化贞,而廷弼少及于宽,不唯无以服天下万世之心,恐无以服杨镐、袁应泰之心矣……。

不过三法司虽然已有定论,但这个上奏天启皇帝只是同意了三法司的结论,却没有马上宣布行刑。

这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第一是天启皇帝虽然痛恨熊廷弼,当初起复熊廷弼的时候天启皇帝是对他寄予厚望的,不仅亲自召见了熊廷弼,和他单独谈了话,还在他离京的时候设宴相送,更从京营拨了5000军队给熊廷弼让他指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